分层提问 拾级而上
——《og电子官网》有效提问的启示
og电子官网 唐 波
《og电子官网》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恐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具诱惑力。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og电子官网带入了中生代时期,让og电子官网和孩子们一起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 ,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科学小品文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出发,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而言,他们不知道文章写得有多精彩,更不知道文章的逻辑有多严密,吸引他们的,仅仅是“恐龙”二字,隐藏在背后的是无穷的秘密,而作为老师,想要上好这一课,就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说书者,或魔术师,简而言之就是要会设疑,利用一个个的疑惑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找寻其中的秘密。
一、总体设计,分层提问
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有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OG电子游戏》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是: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的一些方法。根据《OG电子游戏》要求,教师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后,为使课堂提问体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线,教师是这样设计和安排全文的提问的。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一个统帅全文的问题: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学生思考回想后,教师归纳为是地球突然变冷,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顺着这个思路,教师再分别设计第二层次的问题:关于恐龙灭绝原因课文中有几种说法?其理由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设计出第三个层次的提问:长大后,你想怎样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呢?这样层层设计提问,一环接一环的提问,前一问带出后一问,提问形成了系列,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
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学”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懂得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以读为本,以读导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通过学生的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点知道课文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是详写的“寒冷说”和“撞击说”。 学生随着层层答问、读书,逐步把课文轻松自如地读懂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被培养起来了。
二、精心预设,巧解生成
在实施这一方案的过程中,由于意料之外的原因,学生改变了我的预设教案,整个教学过程也因为这些“生成”而出彩,成为这节课的亮点。
当我提出第二层次的问题:关于恐龙灭绝原因课文中有几种说法?其理由是什么?对于这一个简单问题,没想到一个学生竟回答是三种原因,其理由是用了三个自然段写的,而且大多数同学都举手赞同。怎么处理?我灵机一动:“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几个同学很快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最好能说明你不同意的理由。”当我补充说完要求时,举起的许多小手又纷纷放了下去,显然他们是畏难而退了。我请刚才举手的同学当中一个平时能说会道的学生,鼓励道:“平时你能言善辩,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出你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我的激将法的运用下,这位学生说出了从分号中可以看出第四自然段讲了三种说法。“刚才从形式上来看的,能不能从内容上看得出来呢?请再读读这段内容!”在自由读的基础上,又有两个学生说出了从“寒冷”、“传染病”、气温下降”三个方面,从“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从省略号中,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列举了三种恐龙灭绝的理由,而且还不限于这几种。加上一、二自然段的恐龙灭绝的寒冷说、撞击说,全文一共列举了五种恐龙灭绝的原因。
在预设教案中,这五种理由的教学不是占很重的比例,我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五种理由牵连出更多的恐龙灭绝的原因,特别是学生自己对恐龙灭绝的理由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要展示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达到探究本源,激发热爱自然兴趣之目的。由于我解读文本的惯性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意见的不一致,进行了一次不露痕迹的语言思维训练。
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课堂上必要的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如果大部分时间用来拓展而忽视对文本的解读,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一味地强调纯技术性的东西,一味强调课外拓展延伸。匆匆读完文本,就开始上网搜寻与课文相类似的材料,然后围绕材料进行交流。这样的语文就变质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拓展的资料,将它们糅合成一个整体呢?
我设计出了第三个层次的提问:长大后,你想怎样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呢?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汇报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课外探究的乐趣,领略科学的浓浓魅力。指名汇报的过程中,从易到难,提出不同的要求,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将各种说法整合在一起,再结合自己搜集的恐龙的资料,创作出一篇新的《og电子官网》,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综合课内外的信息,引导学生就恐龙灭绝的原因展开交流。恐龙的灭绝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在学习本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就这个话题搜集了资料。在学习了课文如何表达恐龙灭绝的原因之后,应引导学生综合课内外的信息,以符合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对信息进行处理,再以把意思表达清楚为标准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这样就充分发掘了课内外的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坚信“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宝贵的时间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和开启门锁的方法。课堂上必要的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用智慧感悟语言,探索发现。